从一席话追溯强迫症朋友心中的负罪感

上海的中小学生马上就期末考试了。

昨天,我在路上偶然听到一个妈妈这样叮嘱孩子:“注意啊,你要写那些上得了台面的答案。比如,人家问‘你喜欢《西游记》里的哪个人物?’你要是写‘我喜欢孙悟空,因为他会七十二变。’这就不行。你得写因为他正义感强、除暴安良、刻苦求学、重情义这一类的。”

这一席话对不少来访者和他们的父母很有启发意义。

从考试成绩讲,这位妈妈的叮嘱一点没错。同时,她这么做也是在无形中告诉孩子,要是你内心的真实感受上不了台面,就必须用上得了台面的话把它盖住。

但问题在于,有些教育环境把这个台面拔得太高了,小孩子根本够不着,如果生活没有教他学会所谓的变通,他就容易出问题。

因为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就喜欢他是上不了台面的,所以教他把喜欢的理由换成孙悟空渡海跨洲地刻苦求学;

因为起早贪黑地学习就抱怨辛苦更是上不了台面的,应该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”,古时候还“头悬梁,锥刺股”呢,否则就是不思进取、没有上进心;

父母为了孩子好而各种操心费力,甚至长年累月地在外地辛苦打拼,孩子应该要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,要好好学习、出人头地,不然就是不孝、不懂事儿;

因为青春期的发育而对异性产生好感更是犯了大忌,这绝对不允许,所以早恋是不务正业、是可耻的,更进一步,性是不堪的、堕落的、肮脏的;

……

很多来访者心中那深深的负罪感就是这样形成的。

要知道,在物质富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人,心理需求是从马斯洛需要层级的第三层——归属与爱的需要开始的,他们“爱一行才能干一行”。这必然与“书中自有千钟粟,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、“干一行,爱一行”这类适用于满足生存需要、安全需要的传统教育理念相冲突。

在这种冲突中,处于弱势的孩子很容易沦为受害者,就这样,心理障碍在他们身上孳生了。

父母对孩子的爱要用孩子需要的方式方法来表达,不能继续用旧船票登新船。

孩子需要被看见、被尊重、被欣赏、被相信,需要发现自己的价值、实现自己的价值。在这个基础上,他们才能很好地学会尊重别人、爱别人,也只有这样,他们才能健康地成长和生活。

要做到这些,起点就是允许孩子放心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,这样做也是在给他示范如何尊重别人内心的真实感受。

★想约咨询的请打开

全套正念课程:

1、$修心之正念呼吸

2、$修心Ⅱ躯体扫描

3、$修心Ⅲ正念觉知想法Ⅳ正念觉知情绪

本文视频: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nbmhc.com/wazz/15223.html

 


当前时间: